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玻璃包覆的的螢光量子點 ! fluorescent glass beads incorporating nanocrystals

半導體的螢光量子點 (quantum dots) 因為螢光強度穩定不會被光漂白, 在生物研究上有很多用途-目前主要用來追蹤螢光標定物在細胞內的分布. 但是常常這種螢光量子點的表面對細胞有毒性或是親水性不夠需要額外的化學修飾. 現在日本開發出一種利用玻璃包覆半導體螢光量子點的技術, 可以把這些螢光量子點包在小玻璃珠裡面. 這樣一方面降低可能的毒性或是增加表面化學修飾的空間, 但是相對的體積也就比傳統的量子點大些, 不過比起傳統的高分子螢光小珠珠來, 還是比較穩定. 這種東西一方面可能用在生物研究, 一方面也可能用在螢幕的表色或是光能轉換上. 類似這種新的複合材料目前有很多研究, 將來或許能替人類解決很多問題!
Facebook專屬討論分享串
相關學術文獻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1 則留言:

scimage 提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8F%E5%AD%90%E9%BB%9E
量子點(英語:Quantum Dot)是在把導帶電子、價帶電洞及激子在三個空間方向上束縛住的半導體奈米結構。這種約束可以歸結於靜電勢(由外部的電極,摻雜,應變,雜質產生),兩種不同半導體材料的界面(例如:在自組量子點中),半導體的表面(例如:半導體奈米晶體),或者以上三者的結合。量子點具有分離的量子化的能譜。所對應的波函數在空間上位於量子點中,但延伸於數個晶格周期中。一個量子點具有少量的(1-100個)整數個的電子、電洞或電洞電子對,即其所帶的電量是元電荷的整數倍。
小的量子點,例如膠狀半導體奈米晶,可以小到只有2到10個奈米,這相當於10到50個原子的直徑的尺寸,在一個量子點體積中可以包含 100到 100,000個這樣的原子.自組裝量子點的典型尺寸在10到50 奈米之間。通過光刻成型的門電極或者刻蝕半導體異質結中的二維電子氣形成的量子點橫向尺寸可以超過100奈米。將10奈米尺寸的三百萬個量子點首尾相接排列起來可以達到人類拇指的寬度。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9E%A2%E5%85%89
螢光是一種光致發光的冷發光現象。當某種常溫物質經某種波長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吸收光能後進入激發態,並且立即退激發併發出出射光(通常波長比入射光的的波長長,在可見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發光現象也隨之立即消失。具有這種性質的出射光就被稱之為螢光。

張貼留言